中國保險網9月22日訊 最近幾年來,打著“全額退保”“專業保險維權”旗號的退保代理人在各種網絡短視頻、購物網站上日益活躍。他們通過各種虛假承諾教唆消費者投降,騙取高額服務費。既煽動有投案意圖的客戶投案,又誘導客戶忽視投案的損失和風險。也勸導和迷惑了從未考慮過退保的客戶,導致很多消費者突然失去保險保障,后悔不已。
9月18日,太平人壽遼寧分公司副總經理趙守國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,“非法代理退保”有四大風險,保險消費者一定要嚴防。趙守國介紹,保險消費者購買保險時應主要聚焦產品功能和公司服務,不應被“非法代理退保”所蠱惑,損害自身利益。太平人壽一直秉承“以客戶為中心”的服務理念,持續推出便民理賠服務。繼2018年推出“秒賠”服務,代理人通過手機上門為客戶辦理理賠申請后,2021年最新推出“易賠”服務,網電銷客戶可通過手機終端自助申請理賠。這種科技化的便民服務免去了客戶到公司申請理賠的繁瑣,有效解決了保險理賠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服務難題。
由于退保產業危害極大,早已引起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重視,他們已經向消費者發出提醒和提醒:很明顯,“代理退保”行為違反監管要求,是不法分子詐騙牟利的手段。如果選擇平安保險退保,請遠離這些不法代理人,對退保進行全面理性的評估,慎重決策。猶豫期過后,如果申請退保,不僅會損失一部分費用,還會失去保險保障。重新投保時,由于年齡和健康狀況的變化,將無法按原條件投保,甚至有被拒保的風險。保險為消費者提供風險保障。被保險人患病或年老時,可根據保險合同從保險公司獲得保險賠償,從而緩解壓力,提高抗風險能力。“退保代理人”為了獲取非法經濟利益,夸大退保利益,誘導消費者忽視退保帶來的損失和風險,甚至使消費者陷入非法活動的陷阱。面對退保代理人的各種欺騙手段,消費者應謹慎保護自己的保險權益。
近年來,“全額退保,聘請代理,專業維權,提供法律援助”,這些話在抖音、微信朋友圈、小紅書,甚至火車站、高鐵站都能看到。“代理退保”的黑色產業鏈屢禁不止。一些企業或個人聲稱可以“全額退保”,鼓勵和誘導消費者惡意投訴,并從退保費中牟取暴利。中國銀監會發布公告提醒《關于防范“代理退保”有關風險的提示》,提醒消費者不要被“代理退保”所欺騙。“代理退保”產業鏈已成為保險業的毒瘤,不僅擾亂了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秩序,也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律師提醒,通過正規渠道反映問題、提出訴求,是消費者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合法權利。但“全額退保”宣傳已觸犯法律,消費者輕信“退保黑產”將得不償失。
那么,如果消費者對自己購買的保險不滿意,退保怎么劃算呢?銀保監局提醒消費者,保險產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。不同的人壽保險產品有不同的覆蓋范圍和支付方式。消費者在投保時應了解所購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、保護功能、除外責任、退保損失等重要信息。根據保險合同,保險消費者無論如何退保都是不經濟的。除了經濟損失外,他們還會面臨失去原有保險保障、再投保時增加保費、再投保時限制保險權益、甚至拒保等風險,從而失去獲得保險保障的權利。
銀保監局也警告消費者,根據自己的風險保障需求,慎重測量是否需要終止保險合同,特別是所謂的";舊投新";高收益";產品等宣傳,以免上當。輕信所謂的";代理全額退款";黑產,無論怎樣退款都是洞,危害家庭的安全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。保險公司的產品條款都是監督申報的,是根據同樣的風險發生率、同樣的生命表制定的,差異沒有傳說那么大。無論如何,警惕勸你解約保險的人背后有別的企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