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保險資管公司2021年度成績單紛紛亮相。
除大家資產、華安資產、華夏久盈資產未披露年報數據外,有可比數據的28家保險資管公司(已剔除2021年5月成立的國華興益資產)2021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均已出爐。
整體來看,全行業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62.07億元、凈利潤151.3億元,均較此前一年出現下降。泰康資產以65.65億元營業收入、29.7億元凈利潤分別居于行業營業收入榜和凈利榜之首。
行業“梯隊化”明顯
從營業收入數額來看,11家保險資管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。其中泰康資產、國壽資產、國壽投資、平安資管分別以65.65億元、51.27億元、48.97億元、43.25億元位列前四。
從凈利潤數額來看,三家公司凈利潤超過20億元,分別為泰康資產、國壽資產、平安資管。國壽投資凈利潤16.48億元,排位第四。陽光資產、新華資產、太平資產、太保資產、華泰資產凈利潤均超過5億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保險資管機構中2021年營業收入前十的公司營收總額為300.18億元,占全行業總營收的八成以上。2021年凈利潤前十的公司凈利潤總額為131.95億元,占全行業總凈利潤的近九成。行業梯隊化、頭部效應較為明顯。
泰康資產無疑是行業翹楚,以65.65億元營業收入、29.7億元凈利潤分別居于行業營業收入榜和凈利榜之首。
事實上,營收榜單第一梯隊的公司管理的資金體量也處于行業前列。
例如,泰康資產官網顯示,截至2021年末,其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2.7萬億元,其中受托管理的第三方資產總規模近1.7萬億元,另類投資管理規模超5000億元,養老金管理規模超6400億元。平安資管官網披露,截至2021年末其資產管理規模超過4.05萬億元;國壽資產官網則披露,其旗下管理資產規模突破4.4萬億元。
從凈利潤同比增長情況來看,大中型保險資管公司中,國壽資產、新華資產、太平資產、華泰資產、人保資產等均實現了20%以上的凈利潤增速。其中,新華資產業績同比大增59.06%,泰康資產、平安資管、國壽投資凈利潤則同比下滑20%以上。有分析指出,其凈利潤下滑和此前一年基數較高有一定關系。

提高資產管理能力
近年來,我國保險行業總資產規模持續增長。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,2021年中國保險行業總資產規模達24.89萬億元,2021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23.23萬億元,規模穩步增長。保險資管已經成為“大資管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保險資管公司的資金來源包括險資、各類養老金、銀行理財等第三方資金等,其中險資是其主要資金來源。分析人士指出,保險行業總資產和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穩步增長,為保險資管行業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。
中信建投(21.660, 0.32, 1.50%)證券研報指出,以第三支柱養老金市場為主的個人財富管理領域即將開閘,個人養老金市場也將給保險資管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“資管新規”下,保險資管公司擁有了更大的運作空間。“大資管”時代,保險資管公司需要充分發揮特點和差異化優勢,提高核心的資產管理能力,進一步推進市場化、產品化發展,去更廣闊的賽道競爭。
“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高度開放和競爭的行業,市場化程度很高。我們需要適應多客戶資金需求,發展多策略投資能力,持續創新提升多品種投資能力,通過市場化競爭獲取市場化能力。”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圣表示,公司核心目標是要打造長期資金管理能力,服務內外部客戶,成為市場上長期資金首選的投資管理人。
“相對其他資管機構而言,保險資管機構大都具備多年大體量保險資金的管理經驗,在長期資金投資管理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。”一家大型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,“為了應對激烈競爭,保險資管機構應發揮自身優勢,繼續夯實大類資產配置、組合管理、風險管理、信用評估等方面的能力,同時豐富產品體系,滿足各類客戶差異化的需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