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人告訴你
“你的快遞被檢出新冠陽性”
你是不是不敢收了?
如果“快遞公司”又告訴你
“這個快遞將被銷毀,請領取你的賠償金”
你會不會接受?

市民王女士前不久接到一個自稱是快遞公司的電話,對方稱王女士的快遞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,需要進行銷毀。同時,對方告知王女士可以進行理賠。王女士一聽,事關疫情防控,毫不猶豫就選擇了退款理賠。
隨后,王女士按照對方的指引,掃描了對方發送的二維碼下載了一款軟件,并在軟件內填寫了自己的銀行卡號、驗證碼以及支付密碼。直到收到銀行短信提示,銀行卡被轉走49000元,她這才意識到被騙,于是趕緊報了警。
近期,一些不法分子假借“疫情”之名
進行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
以下幾種情況為涉疫新型騙局
提醒廣大網民提高警惕,加強防范 ↓
騙局一:假冒快遞公司員工稱快遞被檢測出“新冠陽性”可理賠
不法分子假冒快遞公司員工打電話稱快遞新冠檢測呈陽性需要銷毀,但可以進行理賠,進而引導對方下載軟件填寫銀行卡號,驗證碼以及支付密碼。
如果遇上網購的商品有問題,大家一定要通過官方App或網站進行聯系,涉及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密碼等信息,務必謹慎;也可撥打各快遞公司官方服務電話咨詢,千萬勿聽信所謂的“客服”人員,隨意添加其社交賬號,聽從對方指導進行轉賬、匯款、掃碼支付等操作。

短信截圖(圖源網絡)
騙局二:冒充防疫人員發信息,以“密切接觸者”為由實施詐騙
不法分子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員,以受害者是“密切接觸者”為由,發送釣魚鏈接短信,誘導其點擊鏈接填寫個人信息。他們還會詢問受害者最近接觸過的相關人員姓名和電話號碼,索要身份證號碼、驗證碼等相關信息,然后再對其他人進行騷擾。實際上,防疫部門開展核酸檢測以及流調工作時,工作人員不會要求大家填寫驗證碼等敏感信息。

短信截圖(圖源網絡)
騙局三:網上“代購物資”,收錢后拉黑買家
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間市民對生活物資急需的心理,通過微信群、網站鏈接及小程序等發布代購物資的信息,后利用網絡推手留言誘導市民上當受騙。騙子們以“要交稅”“要付押金”等理由,避開正規第三方支付平臺,要求受害者通過微信私下轉款、掃碼交易,他們還編造收取運費、收取定金優先發貨等理由,誘騙受害者繼續轉賬,一旦被害人付款成功,就會被立即拉黑。

某小程序截圖(圖源網絡)
騙局四:冒充“疫苗接種普查調查員”加好友,再引入“福利群”
不法分子偽裝成“疫苗接種普查調查員”,以社區工作人員的名義添加受害者為好友。等受害者通過后,對方就拉他進入到一個“福利群”,里面各種“優惠”。通過“免費領紅包”“隔離在家還能賺錢”等等字眼,引誘受害者上鉤。與此同時,群內還會發布刷單、賭博等違法違規信息。“福利群”實際上是騙子撒下的一張大網,大家要警惕刷單、賭博等騙局。

冒充“疫苗接種普查調查員”加好友截圖 。▓D源網絡)
騙局五:冒充防疫人員打電話,以“健康碼異常”為由實施詐騙
不法分子偽裝成“疫情防控中心”工作人員,謊稱受害者的健康碼或者是檢測報告出現異常,要求其前往公安機關核查。如果受害者不相信,對方主動提出將電話轉接至“公安局”。而且,騙子們描述得非常嚴重,他們一邊說受害者撒謊欺騙、妨礙了疫情防控工作,一邊說在流調的時候,發現受害者參與了經濟犯罪或者涉嫌洗錢等更為夸張的案件。騙子們接下來就會提出核查受害者的資金情況,讓其填寫個人信息、銀行卡等信息進行備案。
詐騙手段千變萬化
但萬變不離其宗
最終目的是要你轉賬匯款
大家在接到陌生電話、短信時
一定要保持警惕之心
防范意識莫松懈